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9)

日期:03-01| http://www.59wj.com |中学教育学模拟试题|人气:494

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9)

一、选择题

1.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各学科教学  

B.政治课  

C.班主任工作  

D.共青团活动

2.能较全面地反映被评价者的品德情况,且应用较广的品德评价法是(   )。

A.加减评分法  

B.操行评语法

C.评等评分评语综合测评法  

D.模糊综合测评法

3.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4.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   )。

A.德育的政治功能  

B.德育的生存功能

C.德育的发展功能  

D.德育的享用功能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道德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10.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塑造培养,属于德育内容中的(   )。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道德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11.“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   )规律。

A.智育过程  

B.德育过程  

C.心理咨询  

D.教育学生

www.59wj.com

12.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属于(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3.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属于(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4.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体现了德育原则的(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1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   )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普遍的矛盾。

A.学生已有品德水平    

B.教师的道德教育水平

C.学生被期望的品德发展水平  

D.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

19.德育应坚持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所以要以(   )。

A.只用说服法就可以了  

B.适当体罚也可以

C.说服教育为主,辅以纪律约束  

D.纪律为主,说服为辅

20.儿童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是有规律性的,大致是从自我中心发展到“他律”,再从“他律”发展到“(   )”。

A.自我调控  

B.自我监督  

C.自律  

D.自我疏导

21.教师运用英雄人物的形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种方法属于(   )。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22.通过谈话、讨论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方法属于(   )。

A.情感陶冶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说服教育法

23.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这样的德育原则是(   )。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www.59wj.com

二、填空题

1.德育相对于智育、体育而言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   )的总称。

2.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   )、(   )、(   )等全面发展。

3.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   )。

4.德育内容有四个方面,政治教育、(   )、(   )、心理健康教育。

5.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   )。

6.德育过程的机构由教育者、受教育者、(   )和(   )四个要素构成。

7.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在德育过程中起(   )。

8.受教育者既是德育的(   ),又是德育的(   )。

9.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也是最特殊的矛盾是(   )。

10.(   )、(   )、(   )、(   )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大要素。

11.思想品德四要素中,(   )是关键。

21.道德教育奉行(   )原则。

22.体谅模式把(   )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www.59wj.com

三、简答题

1.何谓榜样法?运用该方法有哪些要求?

2.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

3.简述德育目的的功能。

4.简述我国学校德育的任务。

5.简述新时期我国德育的主要特点。

6.简述德育的意义。

7.简述德育过程的结构。

8.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四、论述题

1.结合实际,思考当前我国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之道。

2.分析德育过程的主要规律。

www.59wj.com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因此,答案为A。

2.B

解析:操行评语法是班主任依据一定的思想品德评价指标,对学生在一学期、一学年或整个学习阶段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以评语的形式进行定性描述的评价方法。它能较全面地反映被评价者品德情况,是应用较广的品德评价法。因此,答案为B。

3.D

解析: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所产生的影响也就是对整个社会体系产生重大的影响,对其功能的揭示也刚好能够反映出德育的社会性功能。因此,正确答案选D。

8.  C

解析:高中阶段德育在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要求是养成坚毅勇敢、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的品格,对不良影响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和分析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等能力。因此,正确答案选C。

9.  B

解析:思想教育是有关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相应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有关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属于德育内容的思想教育。因此,正确答案选B。

10.  C

解析:道德教育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塑造培养,包括有关道德知识学习、传统美德教育、审美及情操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以及道德思维能力、道德情感、信念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等。因此,正确答案选C。

11.  B

解析:这句话符合道德教育过程中四个基本要素统一,即德育的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晓之以理是道德认识,动之以情是道德情感,持之以恒是道德意志,导之以行是道德行为。因此,正确答案选B。

www.59wj.com

12.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道德认识的概念。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因此,正确答案选A。

13.  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道德情感的概念。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因此,正确答案选B。

14.  C

解析:马卡连柯的这句话反映了德育的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要尽量的要求一个人”是严格要求学生,“尽可能的尊重一个人”是尊重学生,将两者结合起来,便是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因此,正确答案选C。

15.  C

解析:孔子所提出来的主张可以理解为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了解,懂得学生的品行,发展水平,未来的进步趋向等,从而在每个学生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个别的德育教育,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此,正确答案选C。

解析: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经历一个由自我中心到“他律”,再发展到“自律”这样一个过程,最后形成道德的自觉性,依据自身内化的道德准则指导自己行事。因此,正确答案选C。

21.  B

解析: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学生中的好榜样,教师运用英雄人物的形象对学生进行教育,榜样属于这种方法的范畴。因此,正确答案选B。

22.D

解析:说服教育法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法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题目中通过谈话、讨论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方法属于说服教育法。因此,正确答案选D。

23.D

解析: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这样一种做法符合在集体中教育的原则。因此,正确答案选D。

www.59wj.com

二、填空题

1.道德教育

2.品德;智力;体质

3.德育目标

4.思想教育;道德教育

5.择业指导

6.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7.主导作用

8.客体;主体

9.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0.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11.道德行为

12.疏导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13.说服法;锻炼法;陶冶法;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14.艺术陶冶

15.赞许;表扬

16.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模仿模式

17.认知;情感;行为

18.皮亚杰

19.深人性提问

20.突出相邻阶段的论点;角色扮演问题与策略

21.发展性

22.道德情感

www.59wj.com

三、简答题

1.何谓榜样法?运用该方法有哪些要求?

答:(1)榜样法的概念

榜样法是指以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卓越成就等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一种德育方法。榜样可使道德准则及行为规范具体化、形象化、人格化,因而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吸引力、鼓动力,为历代教育家所重视。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

(2)运用榜样法的基本要求

为了充分有效地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应遵循以下要求:

①榜样必须真实可信。任何榜样都是社会集体中的成员,不可能尽善尽美。教师在宣传榜样的事迹时,不能人为地夸大、拔高、提供一些不食人间烟火、没有七情六欲的“高”、“大”、“全”式的人物形象,要客观地、全面地展示其全部的成长过程,要如实地反映其真正具有的高尚的思想品德。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客观地树立起为学生心悦诚服的榜样,也不会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

②要帮助学生缩短角色距离。教师要善于找到榜样和学生之间沟通点的联结点。要引导学生学习榜样的根本精神,而不是单纯从形式上模仿其具体言行,把学习榜样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并转化为实际行动。除此之外,为了缩短学生与榜样之间的心理距离,还要尽可能在学生身边寻找学习的榜样。学习榜样贵在启发自觉,决不能依赖行政手段强制执行。

①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基本道德是个体生活的基础性道德要求。基本道德往往是历史上传承下来为人类社会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教育,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也是学校德育经常性的重要内容之一。

②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主要包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民主与法纪观念和其他政治常识的教育等项内容。集体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育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集体主义教育必须要养成学生善于在集体中生活的习惯。使学生能够关心集体,关心同学,愿为集体和同学服务;学生对集体要有责任感与荣誉感;发展同学间的友谊,促进同学间的团结。

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注意以下问题:第一,爱国主义教育既有一般的对于祖国的向往、爱恋之情,也有对于具体的祖国的热爱与奉献的冲动。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倡导民族奋发精神,焕发儿童和青少年的斗志,为把祖国建设成一个社会主义强国而不懈努力。第二,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制度是一致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所以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必然热爱社会主义制度,拥护改革开放政策。应当努力实现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教育的内在统一。第三,爱国主义应与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紧密结合。今天的爱国主义教育,应当将爱国主义同国际主义、国际合作和对世界和平事业的理解和支持等紧密地结合起来。

爱国主义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表现是自觉维护民主与法制。所以法纪意识的培养也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应当努力加强对中学生进行民主与法制的启蒙教育,使之对民主的政治与社会生活及其条件有较为深入和直接的了解,从小树立民主与法纪的观念。同时还应当采取适合中学生发展实际的形式进行其他有关国家政治生活常识的教育。

③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中学德育在处理这一内容时要注意的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学生年龄和发展的实际决定着德育工的重要使命是努力探索适应我国中学生品德发展实际的教育方式,生动活泼地完成启蒙和奠基性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的任务。第二,采用适当形式开展这一教育不等于完全否定这方面的教育。适当地开展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能和可行的。

3.简述德育目的的功能。

答:德育目的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对教育过程的作用和对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作用两方面,可以分别称为教育功能和道德功能。具体内容

(1)德育目的的教育功能

④导向功能。德育目的规定了道德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的道德品质,实际上就是规定了道德教育活动的方向,对具体德育活动具有引导和激励的功能。

②调控功能。从宏观上说,德育目的对教育规划与教育结构的确立与调整等具有指导、协调的作用;从微观上说,德育目的对具体的道德教育内容的安排,对教育活动形式及教育手段、方法和技术的选择等,有支配、控制和调节的作用。

⑧评价功能。由于德育目的是德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而也就是检验德育活动成功与否的最根本的标准。

(2)德育目的的道德功能

①引导性功能。德育目的对德育对象来说是一种人生的奋斗目标,它具有诱发学习主体的道德动机,发挥其意向性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增加德育对象克服苦难的勇气和毅力,发挥其意志性作用。

②规范性功能。规范性功能是指德育目的可以对德育对象的道德行为起规范的作用,这一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预防,二是禁止。德育目的有对个体品德的正面规定,也有提示受教育者拒绝错误,防患于未然的功用。

4.简述我国学校德育的任务。

答:德育的任务服从于人们的社会使命,学校德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并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因此,我国学校德育任务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能力和形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德观

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社会主义的理论和道德规范,自觉地身体力行,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荣辱和按道德规范调节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基本的社会主义的道德观点、信念,为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世界观打下基础。

(2)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引导学生在道德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激发出道德需要,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培养爱憎分明的政治态度,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们对履行和捍卫社会主义道德富有责任感、义务感、使命感。

(3)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道德锻炼和规范行为的训练,不仅要使他们能自觉地运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调节自己的行为,而且要使他们的道德行为在反复的实践活动中,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即形成道德的行为习惯,成为个人的品德。

上述三个任务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只有发挥三者的整体功能,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高尚品德。

www.59wj.com

5.简述新时期我国德育的主要特点。

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呈现出以下特点:

(1)社会主义方向性

德育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教育人们,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养水平和修养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全民性和民主性

德育的全民性包括以下几层含义:①德育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权利、义务和责任;②德育的对象包括全国人民,全体社会成员;③德育的任务是提高全国各族人民思想道德素养水平,提高整个民族的精神文明程度。

德育的全民性和民主性是密切关联的,我国新时期德育应该坚持和努力实现民主化。

(3)变革性

现代社会是变革社会,我国社会一直处于变革之中。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自觉地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其中包括德育改革,这种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变革性是现代德育的本性和存在形式。

(4)开放性

现代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德育是社会的一部分,它也应该成为开放性的系统,而不能脱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活环境和当今世界的发展变化。德育只有形成开放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才能保证德育的发展。

6.简述德育的意义。

答:德育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德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我国现阶段的根本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德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贯穿于物质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之中。社会主义学校是培养建设人才的必要场所,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从长远看,学校德育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因为现在的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把他们培养成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一代新人,将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气、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决定性影响。

(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发展时期,他们思想单纯,爱学习,追求上进,充满幻想,富于理想,可塑性强,但知识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接受各种思想道德影响。因此,必须运用正确的思想和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以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增强抵制错误思想道德影响的能力,引导他们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的德智体是相互联系、影响、制约、促进的辩证统一体。通过德育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品德发展,可为他们体、智等的发展提供保证和动力。

7.简述德育过程的结构。

答:德育过程的结构是指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一般而言,德育过程通常由以下要素构成:

(1)教育者

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是一定社会德育要求和思想道德的体现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育者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个体教育者和群体教育者。

(2)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包括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他们都是德育的对象。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当他作为德育对象时,他是德育的客体;当他接受德育影响、进行自我品德教育和对其他德育对象产生影响时,他成为德育主体。

(3)德育内容

德育内容是用以形成受教育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是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学校德育基本内容是根据学校德育目标和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确定的,它具有一定范围和层次。

(4)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凭借一定的手段进行。教育者借助一定的德育方法将德育内容作用于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借助一定的德育方法来学习、修养、内化德育内容而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品德。

德育过程中的各要素,通过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实践的活动而发生一定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促使受教育者的品德发生预期变化的矛盾运动过程。由于这一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才不断将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品德,从而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这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个体化过程和受教育者在思想道德方面社会化或再社会化过程,是社会思想道德继承和创新相统一的过程。

8.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答: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的德育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导向性原则是德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因为学生正处在品德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的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们年轻,缺乏社会经验与识别能力,易受外界社会的影响。学校德育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2)疏导原则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5)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www.59wj.com

四、论述题

1.结合实际,思考当前我国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之道。

答:(1)当前我国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建国以来,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全体教育工的努力下,我国的德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但是,也经历了不少的曲折,存在不少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

①德育工作中严重的功利主义倾向。德育工希望在短时间内看到效果,而没有看到德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②德育过程中严重的知识主义倾向。重视德育的知识,不重视德育的实践。在德育过程中倾向于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单向灌输和刻板空洞地说教,而无视受教育者品德学习的主体参与和情感体验;忽视学生作为德育的主观能动性,致使学生知行脱节,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不能互相转化;学生在遇到复杂社会现象需要做出道德判断时难以适应,甚至有的学生表现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⑧德行管理中严重的主观主义倾向。德育缺乏明确的目标,明确的计划,单从个人意志出发,从个人兴趣出发。

④德育研究中严重的经验主义倾向。重视个人的直接经验,却忽视间接经验的学习,不善于把当前的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

⑧德育评价过程中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德育评价没有落到实处,没有全面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避重就轻、泛泛而谈、轻描淡写。

上述问题的后果是大大降低了德育工作的效果,使德育工作日益空泛和形式化。这是与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德育在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不相称的,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十分不利。

2.分析德育过程的主要规律。

答: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教导下,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社会主义的品德的过程。德育过程的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

①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因素。

②知、情、意、行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转化的,其中,道德认识是基础,行是关键,在从知到行转化过程中,情、意起调节促进作用。

③知、情、意、行是互相作用,统一实现的过程。知情意行诸要素,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从旧质到新质的矛盾运动,构成了思想品德形成的全过程。德育过程就是要促进这一过程的实现。

④德育过程的多端性。思想品德的形成,通常以知为开端,最终形成行为习惯。但由于知、情、意、行各因素都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们都可以作为德育的开端,因此德育过程没有固定的程序,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开端。

(2)德育过程是指导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各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①学生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多方面教育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德育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可控性。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受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多方面的影响,具有社会性,因此,德育过程要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同时,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可以对环境因素,进行控制和调节,具有可控制性。学校教育是德育过程的主要途径,但必须与社会、家庭、结合起来。

②德育过程是学生在各种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外界影响的过程。学生的主要活动是学习活动,主要交往对象是学生和教师,所以要注意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斗争的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

①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动力。在德育过程中,外界影响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但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更取决于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即外界的道德要求与他已形成的思想品德现状的矛盾,这些矛盾的斗争成为推动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动力。

②德育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的过程。受教育者具有主观能动性,在德育过程中,学生的内因很重要。学生是一种积极活动的主体,他能根据已形成的思想品德能动地对教育者所提出的新要求做出评价和选择。因此,学生一旦形成了一定的思想品德,它能转化为一种自我教育的力量,同教育者互相配合,表现出极大的能动性。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逐步提高过程

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是长期的、反复的,从量变到质变不断积累和逐步提高的过程。

①从学生主观世界来看,品德的形成,知情意行矛盾斗争的统一实现,要经过长期培养和磨练,每一新的思想品德的形成,都具有不稳定性,需要多次反复,这就决定了德育过程必然是一个曲折反复、长期的教育过程。

②从客观环境影响看,社会、家庭、学校影响的广泛性和多层次性,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矛盾斗争此起彼伏。社会发展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要求不断提高等等,都决定了德育过程是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总之,德育过程的社会性,德育因素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以及青少年学生本身的可塑性等特点,决定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可能是直线的而是波浪式地曲折前进,有时还会出现反复。因此德育过程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 www.59wj.com 如果觉得《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9)》中学教育学模拟试题,jszg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本文Tags: 教师资格考试 - 模拟试题 - 教育学模拟试题 - 中学教育学模拟试题,jszg,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9)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9)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9)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9)
相关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